

新闻中心
新闻中心本文转自:赣南日报
□钟院兰

一场高水平的赛事,不仅能点燃一片红色热土的当下活力,更能为地方发展注入持久动能。今年以来,宁都县精准把握机遇,相继成功承办2025年中国无线电测向联赛(宁都站)暨2024年联赛总决赛、2025年江西省青少年无线电测向锦标赛两大重磅赛事。以赛事为媒,宁都正将赛场上的精彩延续到赛事之外,积极探索“以赛兴城、以赛促产、以赛育人”的实践路径,让“红色电波起源地”这张名片愈发闪亮。
“红色电波”映初心
作为中央苏区的政治军事中心、红军第一部无线电侦察电台的诞生地,“红色电波”早已融入宁都的城市血脉,成为当地传承红色基因、赓续革命精神的重要载体。如今,无线电测向运动在这片红色土地上蓬勃发展,既是对革命历史的深切致敬,更是对红色文化的创新传承。
无线电测向运动是一项结合现代无线电通信技术与传统“寻宝”理念的竞技体育项目,选手需在复杂地形中利用测向机定位提前隐藏的信号源,并采用徒步或奔跑的方式,迅速、准确地逐个找出目标。这恰与宁都的红色历史形成奇妙呼应:当年,红军战士依靠简陋的电台设备传递情报、决胜千里;如今,青少年运动员手持测向机在自然环境中追踪信号、突破挑战。两代人实现了跨越时空的“电波对话”,让红色精神在实践中得以延续和发扬。
从红色历史原点到无线电测向赛事高地,宁都的转型并非偶然。2024年,中断32年的江西省无线电测向赛事重启,宁都县敏锐捕捉到这一机遇,凭借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、完善的基础设施保障以及积极主动的申办态度,成功拿下国家级、省级两项重大赛事的承办权。在2025年举办的这两项赛事中,宁都特意将小布镇设为核心赛场。这里不仅是“红色电波起源地”的核心区域,更依托红色资源打造了无线电初心教育基地,让参赛选手在竞技之余,能走进红色场馆、聆听革命故事,在沉浸式体验中深刻感悟“电波永不消逝”的精神力量,让红色基因在青春赛道上代代相传。
赛事经济添活力
高水平赛事不仅是竞技的舞台,更是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。据初步统计,仅今年两项无线电测向大赛,就吸引了全国近2000名选手、教练及相关人员汇聚宁都,累计接待人数超6000人次。
涌动的人潮,迅速转化为真金白银的消费力。“赛事期间,我们酒店基本天天满房,不少客人还会顺延住宿,去周边景区走走看看。”当地一家商务酒店负责人表示。数据显示,赛事期间,该县酒店平均入住率攀升至70.1%,较往年同期实现了大幅增长。
餐饮与特产销售同样火爆。“宁都肉丸一天能卖出几百份,收入比平时翻了好几倍。”小吃店老板林女士笑容满面。当地特产借此东风,销量同比增长超过30%,非遗渔鼓、傩戏等文化表演也借此平台走向更广阔的舞台,触达更多受众,进一步提升了宁都非遗的影响力。
更深层次的变化在于发展模式的转型。宁都创新性地将赛事与红色旅游、研学教育深度融合,打造“观赛+旅游+研学”一体化体验,有效推动了从“过境游”向“目的地游”的转变。今年以来,该县已举办各类赛事20余场,“赛事经济”正成为县域经济名副其实的新增长极。
以赛育人启新程
近年来,宁都县积极发挥“以赛育人”功能,依托无线电测向等竞技体育项目,推动素质教育落地生根,助力学生全面成长。
在刚结束的全国及省级无线电测向赛事中,宁都师生表现亮眼:共158人参与角逐,斩获冠军1项、季军2项及多个一、二等奖。“这不仅是找信号,更是对意志力、判断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综合考验。”宁都县第三中学参赛学生严岚感慨道,“它让我学会了在压力下保持冷静,在挑战中寻找方法。”
为夯实项目基础,宁都联合专业协会,持续开展教练员、裁判员培训,并计划在该县中小学推广无线电测向课外课程,组建校队、举办联赛,将其深度融入素质教育体系。“我们希望通过这项运动,将热爱科学、勇于探索、团结拼搏的种子播撒进孩子们心中。”宁都县教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“这是‘以赛育人’的初衷,也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。”
以赛兴城,以文化人。宁都,这片曾被红色电波点亮的英雄土地,正借助新时代的无线电波,在历史与未来的交响中,精准“定向”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振兴发展之路。